疑難小症覓良方012 2021/09/30 林口長庚醫院 梁景忠醫師
什麼是尿失禁
尿失禁就是漏尿、滲尿,或稱做尿褲子。國際學會ICS對尿失禁的定義是,「不自主,且無法被意識控制的漏尿,因而影響到生活品質與社交活動」,可見所有的人一生中都有過尿失禁的階段,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發生率更高。有研究顯示,台灣生育年齡的婦女尿失禁的比率約20%,停經後的女性則有30%以上,而且年紀越老發生率就越高。15至64歲男性尿失禁的發生率為2%至5%,不過老年男性尿失禁的比率會上升到21%至32%。不同型態的尿失禁呈現多樣化的併發症,比方會陰常會出現紅腫和皮疹、反覆性發生泌尿道感染、渾身異味影響正常社交、性行為漏尿阻礙夫妻生活,經常造成失禁者情緒低落。
尿失禁的原因
- 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祕、過敏性鼻炎、懷孕常會引起腹壓增加,一旦骨盆底的功能失調就會出現尿失禁,例如膀胱壓力增加、尿道肌肉功能老化,或是感染,都會導致尿道括約肌抵抗漏尿的力量減弱。
- 婦女尿失禁和生產、停經、做勞力的工作有關。
- 男性在中年以後,前列腺肥大使得膀胱壓力增加而出現漏尿。
- 一些疾病會讓控制膀胱的神經受損,例如糖尿病、帕金森症、多發性硬化症、腦中風和脊髓損傷等。
- 腹腔手術的併發症,形成膀胱、輸尿管,或是尿道的瘻管,會出現持續性的漏尿。
尿失禁的類型
1.壓力型:咳嗽、打噴嚏、大笑、爬樓梯、搬重物時,都會增加腹部的壓力,一旦大過膀胱收縮的壓力時就會發生漏尿。主要的問題在於膀胱的控制,是最常見的類型。
2. 急迫型:突然急著想上廁所,但是到廁所之前就忍不住尿出來。主要出現在中風、失智症、多發性硬化症、前列腺肥大、骨盆底組織萎縮、便秘等。是膀胱過動症的主要症狀之一。
3.滿溢型:尿路系統受到阻礙,或是膀胱收縮功能變差,導致經常有尿意,並常常由尿道口溢出一點點尿。主要出現在前列腺肥大、便祕、糞便阻塞、因中風造成神經受損、糖尿病等等。此類型較少見。
4.功能型:許多膀胱功能正常的人,也可能受到其他病症影響,例如行動不便的人去廁所要花很多時間,造成來不及而有溢尿,例如關節炎、中風併發症、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的患者,都會出現功能性尿失禁。
5.混合型:有些人會有一種以上的尿失禁類型,例如失智症、腦中風、嚴重糖尿病,都可能出現急迫型和功能型尿失禁。
甚麼時候需要治療
一般認為,一個月出現至少一次以上的漏尿就是有尿失禁;一週出現一次以上的漏尿就需要就醫。依嚴重程度概略可將尿失禁分為4級:
第1級(輕度):咳嗽、提重物、跳躍時會漏尿。
第2級(中度):打噴嚏、大笑、跑步或快走、爬樓梯、拖地時漏尿。
第3級(重度):走路、做家事(如掃地、洗碗)、改變姿勢時會漏。
第4級(極重度):休息時也會漏,例如在床上翻身時會漏。
哪些治療方式
尿失禁的處理原則大致上是「頻尿靠吃藥、漏尿靠開刀」,壓力型的尿失禁大概無法利用藥物治癒;急迫型漏尿常伴隨頻尿、夜尿和尿急,治療過動膀胱的藥為第一線的選擇。其他非手術的方式適用在輕、中度的尿失禁,雖然持久性的治療效果沒有手術好,也都有一定的幫助。至於尿失禁的手術方式上百種,可以直接開腹、或用腹腔鏡手術、或是從陰道進行,最終目的是希望增加尿道壓力或阻力,同時也要回復膀胱和尿道的相關位置,來達到治療漏尿的目的。
非手術方式
1. 行為治療:首先設定解尿的時間,例如每個小時上一次,再來可以慢慢延長間隔的時間。搭配生物回饋機訓練骨盆底肌肉運動,對各型尿失禁皆有幫助。
2. 骨盆底肌肉運動:又稱做凱格爾運動,藉由提肛肌的收縮訓練達到控制尿液流出的目標,持之以恆可以讓這部位的肌肉更強壯,讓尿液待在膀胱裡的時間能久一點。
4. 用儀器輔助的骨盆底肌肉運動:有體外磁波椅、低能量震波和各式電刺激的治療系統。骨盆底肌肉受到電磁波、震波,或微電流的刺激,引發規律的收縮和放鬆,可以強化肌肉的力量。利用重量不一、大小相同的圓錐體置入陰道,協助骨盆底肌肉的訓練,對尿失禁的治療也有效果。
5. 雷射治療:利用固定波長的雷射光轉化成熱能,進而刺激生殖泌尿道的膠原蛋白新生和重組,使得尿道和膀胱前壁肌肉拉緊,同時改善萎縮的陰道黏膜組織達到治療的目的。對輕、中度的漏尿有一定的效果,一個療程1至3次不等,治療6至12個月後需要定期接受雷射以維持療效。
6. 改變生活型態:減重、戒菸、戒酒,以及少攝取咖啡因的茶、咖啡、汽水,也要避免搬重物、便祕、睡前喝水等等,都有助於控制尿失禁。
手術方式
1. 傳統的陰道懸吊手術:需在腹壁上開刀,術後的解尿障礙多,成功率會隨時間下降,且手術傷口較大、術後較痛,住院天數也較久。
2. 近年來尿道中段吊帶手術:傷口較小、術後疼痛少、住院時間短、恢復正常生活較快。手術併發症降低,且五年的治癒率仍有80%以上。
#尿失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