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 其他

懷孕時期婦女下泌尿道症狀-蔡可欣醫師

懷孕及分娩是影響婦女日後泌尿道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根據統計,85-90%的孕婦有頻尿frequency和夜尿nocturia的症狀,即使是在first trimester子宮沒有明顯變大時;而有多達1/3到2/3的女性曾經在懷孕時期有尿失禁的情況,在third trimester可達到53.8%,在產後3個月降至7.8%,而在產後6-12月幾乎都能恢復到產前狀況。

另外,孕婦有較高的泌尿道感染機會,主要原因在於懷孕時期較高的黃體會抑制膀胱detrustor收縮,和輸尿管平滑肌放鬆,造成尿液滯留,甚至是hydrnephrosis或reflux,加上懷孕期的insulin resistence使血糖上升,更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孕期的bacteriuria會增加早產、低體重兒和周產期死亡率,pyelonephritis也比未懷孕者增加40%,所以產檢的驗尿除了proteinuria和glycosuria還有其他的考量存在,即使是asymptomatic bacteriuria也須治療以降低complications,首選藥物以Cephalexin, Amoxicillin或Fosfomycin為主。

在生產方式部分,如同眾所認知的,自然產比剖腹產日後容易有更多的泌尿道症狀,國內的統計則是產後1年都有持續incontinence的症狀,自然產比剖腹產略高(40.2% vs 25.5%),但產後6週後後的回診皆未發現會影響日常生活;但國外追蹤單次生產後20年的incontinence症狀,則自然產高於剖腹產(40.0% vs 29.9%)。而以forceps和vacuum相比前者容易有骨盆腔器官脫垂和膀胱過動症,但在incontinence則不顯著。

但其實影響因素不只如此,婦女生產年齡大於30歲、胎兒出生體重大、GDM、多產或是女性本身體重過重等等更會加症狀的嚴重程度。

預防及治療方面,有證據顯示產前的Kegel exercise有助於改善產後incontinence的症狀;若是產後6週仍有嚴重incontinence,保守治療除了繼續Kegel exercise之外,也可等會陰傷口癒合後使用25-50Hz電刺激物理治療或是生理回饋訓練。

         懷孕時期骨盆腔構造的改變,對婦女日後生活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何不使正常的生理變化在年老後造成太大的困擾,一直是婦產科醫師們努力經營的課題。

蔡可欣醫師
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