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8 其他

DRG將衝擊婦女健康照護-謝卿宏醫師

 蘋果日報【論壇與專欄】

DRG將衝擊婦女健康照護(謝卿宏)

2014年07月19日

 

人口老化之後,骨盆底鬆弛是婦女健康與生活品質的一大挑戰,但是今年7月1日起,全民健保住院手術開始實施DRG(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後,骨盆腔鬆弛的婦女會面臨更複雜卻不完整的術式選擇;因為新制度是以住院時的主要診斷做為健保支付依據,而在骨盆底重建手術方面規劃的給付,都是以單一鬆弛器官的重建做為支付範圍,要各醫院的收支自行截長補短。


也就是說,新支付制度就是要醫院若不想賠錢,當病人因骨盆底鬆弛或尿失禁住院開刀時,最好就要求主治醫師只能做單一器官的重建或只做尿失禁手術;但是,身為婦女健康的守護者,婦女泌尿科醫師當然不能要病人分多次住院或一次只修補一個器官、或只做尿失禁手術。
由於膀胱、尿道、陰道和直腸的解剖位置緊臨相靠,常會因一個器官的鬆弛拉扯,導致其他器官也發生問題,手術時,若只修補單一器官,失敗率極高。因此,開刀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在一次手術就能夠完成所有鬆弛與缺損的修補與重建,以達到最高與最耐久的成功率。

骨盆底重建很複雜

骨盆底鬆弛是婦女健康與生活品質的一大挑戰,在臨床上,大多數骨盆底鬆弛的患者來就診時,不會只有膀胱膨出、子宮(或陰道)脫垂、或直腸膨出等單一器官發生問題,而是同時有這三種器官的鬆弛,且經常會合併尿失禁。其實,這些患者常會因相關器官支撐的破壞而有頻尿、尿失禁、解尿困難、尿急、夜尿、腹痛、下墜感、性行為不適、陰道口紅腫癢痛與大便問題,故骨盆底重建手術的術式常是合併多重骨盆腔器官的複雜性重建手術。
在健保DRG新制全面實施前,健保的支付制度原就無法完全提供所有骨盆底的重建費用,今若又貿然實施以單一器官重建術式為支付範圍,必定會導致患者與醫院更多的兩難,甚至衍生醫病紛爭不斷。甚幸健保署醫管組也發現新制在婦女骨盆底重建手術實務上可能衍生的問題。
健保制度的改變,一定會對醫療行為造成衝擊,但是為了讓健保能夠更公平、更周延地照顧被保險人,並維護、促進醫學的進步與發展,健保署已答應對此做適當的修正。期待在健保署的努力下,婦女的健康能夠獲得最好的照護。

醫師、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理事長

謝卿宏
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理事長